地磅计量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重要性分析
食品安全检测的发展背景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稳定与安全。当前社会要求食品中有害物质的量在一定范围内,而且到了越来越低的水平,以保护人们的健康和安全。先前阜阳毒奶粉事件、广州毒酒事件、致癌毒米事件、湖南黄花菜事件等影响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和重庆火锅底料、太原陈醋、瘦肉精、四川泡菜、龙口粉丝、福寿螺、阜阳奶粉和红心鸭蛋等都已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检测的极大关注,并再一次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但越来越多的有害物质用目前的检测技术检测不出或不好检测,更多的有害物国家标准规定为“ 不得检出”,几乎达到了现代检测技术的极限。遇到的问题是方法检出限有多么低,食品安全检测的限量就会随之降低,这就意味着对计量的分辨率和最低检出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检测的难度。
食品安全检测的基本特征
食品安全检测是一门测量和仪器综合的学科,并着重于使用仪器,它的最高目标是实现准确、快速和灵敏的检测,现在人们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食品安全检测大部分用于比较检测,然后在计量的基础上得出食品安全检测的结果是否准确与可靠、是否满足应用,与计量的种类、检测方法与那些计量的质量都分不开,这样更能显示出计量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重要性。
计量在检测中的需求
检测的项目种类扩大
日本在对 714 种的农药、兽药和饲料德国等的添加剂设置了 10 000 多项限量标准作为最高的允许添加量,当这个额度超标即有毒物质较多,就会受到禁止的通告,不许进口和流通。欧盟也对很多农药限制了有害物质的含量,针对那些还没有具体规定的有害物质,尤其是农药方面,每个国家应根据计量的器具和含量制定不同的标准。到目前为止,各国注册的农药将近 1 500 种,常用的大概 300 种,并且以后会越来越多,其他有害物质更是如此,计量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快速技术的推广
传统的 GC-MS 等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前处理时间长、检测成本高,给食品安全监管的部门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尤其是对产前、产中、产后的监管工作,快速检测技术也就应运而生。常用的快速检测方法很多,如酶抑制法、活体检测法、化学速测法和免疫分析法等。配用的计量仪器也很多,如指示笔、试剂条、传感件、便携式光纤或电化学微传感检测器件等,这些仪器方便携带,寿命还比较长,更主要的是结果更可靠,廉价灵敏。但现实的情况却是不容乐观,黄曲霉毒素检测仪、薄层色谱仪等还没有计量检定规程,影响计量仪器性能的评价。
食品安全检测存在的计量问题
我国的食品安全检测中存在很严重的问题,如现在的食品加工还在处于较低阶段,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在检测过程中出现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食品安全违法的行为也在增加,并且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手段也十分多变,具有巨大的危害。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并且在食品安全检测存在需解决的问题。(1)食品标准物质数量较少,使用率较低。有害物质大多来自环境,再加上人们有意或无意地使用不合格的包装材料,并且加入有害的物质,使有害物质的研究更加艰难,变得很复杂。(2)技术法规和标准严重的滞后,可操作性不强。检测的方法和食品安全相比,要求的差距还是很大,检测的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对计量的性能缺乏相关规定,且标准化的程度相当不够,结果更加不能保证。技术的各项指标已不适合当今食品企业的发展,也需要改正。(3)多个检测体系并存在,计量器具配备不是特别合理。检测体系的状况代表了计量的配置情况,也代表了计量的检测能力。社会现状面临很大的挑战,因为食品安全检测专业范围较广泛,设计的技术和学科领域较多,不同等级的实验室计量应具备不同的水平,但到现在都无法规范。(4)食品安全检测仪器的创新不够。将创新理念想成定性的检测方法,也就是将检测方法换成仪器,变成检测手段的仪器化装备。设计优秀的计量仪器是产生食品安全检测数据的根本源泉,是当务之急。
结语
食品安全事件的不断发酵,从国外的各种发病情况可看出检测的重要性。检测结果是否实现了量值溯源、是否准确可靠、能否满足应用目的已成为检测工作者和数据处理者关注的最重要焦点问题。食品安全检测是一门测量和仪器综合的学科,并着重于使用仪器。计量贯穿整个食品安全检测的全过程,食品安全检测在本质上是一个计量问题。计量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占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且计量的服务性、基础性和食品安全检测的基本特征决定了计量才是食品安全检测最有力的工具。要提高其检测能力,需提升检测的技术水平和改进检测机构的管理,并建立完善的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