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17-07-04 03:26:46

能打小票的溯源秤缘何少人问津?

时间:2017-07-04 03:26:46 来源:本站 点击数:529

中山投近2亿元建肉蔬追溯体系,保障市民食品安全 菜市场里的溯源秤大多使用率低,有的甚至还未开封

 71日傍晚630分,市民李女士从竹苑市场一家土猪肉档口买了0.305公斤排骨,总价为18.3元,接过交易小票后,通过扫描票上的二维码,马上显示一组信息:该土猪肉原产地为西区,货主为竹苑市场董清猪肉档。这些信息来自中山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以下简称“追溯体系”)。

    主管部门和专家一致认为,616日通过商务部终期验收的追溯体系,理论上趋于完美,落地会打折扣,还需时日推广和完善。因此,作为全国50多个试点城市中唯一采用政府购买服务、企业建设及运营的追溯体系,还需多部门联合推进和完善,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肉菜产品追溯监管体系,才能使“中山模式”完全发挥保障市民舌尖安全的作用,并最终向全省乃至全国推广。

现状 中山花近2亿保障百姓舌尖安全
■扫扫小票就知排骨产地货主

    在买排骨的过程中,李女士没有看秤,而是根据档主的报价直接付款。李女士认为,和超市里的计价方式一样,溯源小票上的信息一清二楚,包括重量和价格,不会存在人为短斤少两和计价错误的情况。再通过关注“中山商务局中山好生活”公众号,在左下角有“流通追溯”功能栏,打开“溯源查询”,扫描交易小票上的二维码便能了解所购产品的生产地和零售商。

    在追溯体系中,李女士买的排骨从养殖场、肉联厂、菜市场再到档主,每一步均可查到。

    我市有153 个流通节点纳入追溯体系,包括竹苑市场、新村市场、中山市肉联厂、竹苑壹加壹、华力壹加壹、小榄菊城小学等,这些流通节点分别建有追溯子平台,通过溯源秤交易的信息会自动上传至追溯平台,而人为的记录信息则需通过手动录入,这些子平台的信息再同步上传至中山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管理平台以及商务部的中央平台。

    截至目前,我市向纳入追溯体系的153个流通节点免费发放了近3000台溯源秤。以西区烟洲市场为例,运营单位共发放了41台溯源秤,其中猪肉档发放溯源秤16台,蔬菜档发放溯源秤25台。

■来源可追可查、责任可究

    2013年,商务部计划分五批支持58个城市建设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我市被商务部和财政部批准为全国第四批肉菜流通体系建设试点城市,目前也是广东省唯一试点城市。目前,北京、上海、重庆等城市均已建设该体系。

    在全国50多个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中,中山是唯一采用政府购买服务、企业建设及运营方式的城市。专家认为,从目前来看,这个“全国唯一”具有很大优势,减轻了政府负担,降低了建设和运营成本,开辟了一条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整合各方资源,做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和运营工作的新途径,值得相关城市建设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借鉴。

    中山追溯体系建设项目总费用为1.998亿元,政府补贴资金为3911万元,其余均由企业自筹,以政府推动与企业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机制保证溯源项目的长效持久运行。

    目前来看,纳入追溯体系的只是少部分节点,那么,在其他的流通节点买蔬菜就无法溯源。的确,从覆盖面来看,纳入追溯体系的153个流通节点虽然覆盖全市所有镇区,但全市包括超市、团体、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屠宰场以及生产基地在内有1000多家流通节点,覆盖面不算广,而且目前追溯的品种只有肉和蔬菜,肉也仅限于猪肉。按照设想和目标,中山追溯体系建设最终要覆盖全市所有节点,并推广至大部分品类,如大米、食用油等。

    市商务局副局长郑凯旋表示,追溯体系可实现 “来源可追、去向可查、责任可究”,很显然,追溯只是手段,最终的目的在于通过该手段增进买卖双方互信,促进基层商户诚信体系建设。

问题 档主更加青睐普通的电子秤

    理论上而言,我市的追溯体系近乎完善,但实际运用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还需时日加以完善。

    629日上午,记者在西区烟洲市场林建明蔬菜档注意到,该档口摆有两台秤,一台为传统的带有托盘电子秤,瓜果蔬菜往托盘一放,就能看到重量多少,另一台秤即是溯源秤,和大部分超市生鲜蔬菜肉档使用的秤差不多,平板面,没有托盘。

    记者在该档口停留近20分钟,先后七八位顾客买菜,档主只使用了一次溯源秤,这意味着在这七八笔交易中,实际上传到追溯平台的有效信息仅一条。在烟洲市场叶桂彩猪肉档,一侧摆有两台传统的电子秤,一侧则摆放了溯源秤。记者注意到溯源秤上的保护层还未撕开,叶桂彩表示虽然秤已发放几个月,但几乎没有使用过。

    一种是价格高达数千元免费使用的高档溯源秤,一种是自己花几百元买的普通电子秤,部分档主为何弃前者而青睐后者?

    林建明蔬菜档的大姐在烟洲市场干了十几年。她告诉记者,第一,溯源秤需要充电,前不久的一天,自己在不知道溯源秤电量不足的情况下使用,导致称重不准,几笔交易吃了亏,对溯源秤没了好感;第二,溯源秤的确称重无误,而且不用人工计价,自动打出小票,但打小票需要时间,因此,在一笔交易中,使用溯源秤的时间是使用普通电子秤的两倍甚至更长,一旦忙起来,还是会用回原来的电子秤;第三,商户使用溯源秤的动力不足。

    在石岐区华力壹加壹超市称重处,两台溯源秤摆在十分显眼的位置,几乎每笔称重都要用上溯源秤,使用比例高,与烟洲市场溯源秤的使用情况形成对比,超市使用小票交易的习惯使工作人员和消费者都不需要时间去适应溯源秤。

    全市有9家屠宰场,已全部纳入追溯体系,中山市肉联厂是其一。记者在肉联厂大门入口处注意到,竹苑市场、新村市场等一批农贸市场的名单张贴在显眼处,这些市场商户必须持溯源卡到出厂管理处刷卡出厂。肉联厂的一位工作人员打开了录入系统的电脑,他表示,每一笔生猪入场和白条出厂的记录都会通过人工加自动生成的方式被录入中山市肉联厂追溯子系统。

办法 商家顾客打小票均能获得奖励

    溯源秤采用自愿使用方式,肉菜市场可引导和吸引商户使用,为此,商务部门想了不少办法让商户体验到使用溯源秤的甜头,免费使用不说,还进行奖励,每使用溯源秤打出一张小票奖励0.1元,并在一定时间节点对使用溯源秤的商户进行评比、进行奖励,顾客积累小票可以换购礼品等。

    “顾客积累小票换礼品”的做法就很有效,顾客知道小票可以换礼品的信息后主动要求商户打小票,这就从终端消费促进了溯源秤的使用推广。市商务局副局长郑凯旋表示,溯源秤的推广使用有一个过程,急不来,只有让顾客索取小票和商户主动打印小票成为消费习惯,溯源秤则会普遍推广,追溯信息变得丰富而全面,也就实现了追溯体系功能的最大化。

    据追溯体系运营方中山市达华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乐传提介绍,中山市场上的溯源秤均为充电方式,充满电需10小时左右,可以使用12小时左右,电池不耐用和频繁充电也为商户带来不便,目前正在寻找更好的解决办法。

建议 多方面完善发挥体系最大功效
评审专家

    不少专家参加了中山市肉菜溯源项目的中期和终期验收,可以说是全程见证了这一示范项目建成和落地。尤其是以上3位评审专家,他们认为,与中期验收相比,项目成功地将选点由小榄镇的18个点成功地扩充至全市153个点,为日后与生产环节的数据连通作了试探,也为日后向全省的推广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但是,153个点只是全市所有流通点的“沧海一粟”,如何解决后续建设问题,让这一项目能够真正起到服务社会和市民,并真正解决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形成政府良好形象,以下几个问题需要重视和解决。

    第一,后续建设和运营资金保障问题。与其他城市(比如上海)采用政府采购服务模式比较,这一项目的最大创新在于引入社会资金的IOS模式,但是社会资金的投入,其目的在于盈利,这一项目的盈利点在于积累数据的价值和电子结算。因此,需要政府组织相关企业制定规范,让项目与数据能够形成规模,为日后与微信、支付宝等合作,形成海量和有价值的分析数据和电子结算功能。保证项目后续盈利和建设资金来源。

    第二,保证数据来源和真实可靠性。肉菜数据的来源主要依靠市场操作人员的输入,虽然这次验收市场操作人员的输入和系统操作的熟练程度,比中期检查有大大的提高,但对数据输入的积极性并不高。验收发现,部分试点超市的商品信息过于简单,不能起到追溯的效果。需要制定相关数据录入规范和标准,保证数据录入的真实可靠性。

    第三,如何保证商家进入追溯体系的积极性。建设过程中商家进入体系的主动性和用户应用App的积极性是保证体系生存的重要环节,示范工程的选点主要是由政府选择容易操控的商家进行布点,或者一些需要推广的民办学校团体,需要制定一套入场奖惩规则,“萝卜加大棒”先给萝卜,形成规模后,再抡起大棒。

    第四,后续建设选点问题,追溯系统布点分布网络拓扑结构对整个系统成功也至关重要,这里面包含着大量管理学的知识,这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组织科研院所联合建设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形成方案。

    最后,整个肉菜质量的监控和管理并不是商务部门一家的事情,牵涉到工商、质检和食药监等多部门联动,那么未来市委、市政府进行顶层设计,将各部门联合,研究将相关职能纳入系统的功能建设。通过项目的推进,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肉菜产品追溯监管体系,并最终向全省、乃至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