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设计八个电子秤的低成本创新实验,浅谈电子秤在物理教学中的妙用,以用来增强学生学 习物理的兴趣,为课堂教学服务,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刘炳昇教授和朱正元教授对低成本创新实 验的研究引起了广大教师对低成本创新实验的研究 兴趣。电子秤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读数方便,很多教 师也将其应用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笔者结合教学 实际,总结了一部分利用电子秤开发低成本创新实验 的案例。
一、利用电子秤研究力的相互作用
实验一
(1)器材:两台电子秤、固定支架、可升降支架、水 杯、墨水瓶、水。
(2)实验过程:如图1所示,将一个电子秤放在桌面 上,一个放到可升降的支架上,在水杯里放适量的水,再 在墨水瓶里装适量的水,挂在水杯上方,先将两个电子秤 的示数去皮归零,再把右边的电子秤缓慢向上移,当墨水 瓶浸人水中时,发现左边的示数为负,右边为正。
(3)实验结论:两个电子秤一个示数为负、另一个 示数为正的原因是水杯中的水对墨水瓶有向上的力, 使左边的整体部分(包括支架和墨水瓶)对电子秤的 压力减小,而右边由于墨水瓶对水杯中的水有压力, 导致水杯对电子秤的压力变大。同时可以发现两个 示数的大小是相等的。该实验说明墨水瓶与水之间 的力是相互的且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相等的。
实验二
(1)器材:两台迷你电子秤、固定支架、两个条形 磁铁。
(2)实验过程:如图2所示,将条形磁铁固定在电 子秤上,再固定在小车上,将两个电子秤的示数去皮 归零。松手后两个小车相互靠近(电子枰示数都为 负)。若改变一个条形磁铁的磁极则,两个小车相互 远离(电子秤示数都为正)。松手前两次读数大小都 是相等的.
(3)实验结论:两个条形磁铁之间的力是一对相 互作用力,相互靠近是因为相互吸引、相互远离是因 为相互排斥。不管是吸引还是排斥,作用力大小都是 相等的。
二、利用电子秤研究电流所受的力——安培力
实验三
(1)器材:迷你电子秤、固定支架、多匝直导线、条 形磁铁、电源等。
(2)实验过程:按如图3所示的方法将条形磁铁 放在电子秤上,电子秤的示数去皮归零,再将支架放 到上方,将多匝直导线固定在条形磁铁的正上方(注 意使多匣直导线与条形磁铁垂直),再把多匝直导线 接到电源上。接通电源之前,电子秤的示数为0,接 通后(假设电流垂直于纸面向外),电子秤示数为负; 将电流反向,则示数为正。
(3)实验结论:该实验说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 到力的作用,即安培力:①电子秤的读数为负,说明此 时导线对条形磁铁有向上的作用力,则导线所受的安 培力是向下的(磁铁和导线相互吸引)。②电流反向 后电子秤的读数为正,说明此时导线对条形磁铁有向 下的作用力,则导线所受的安培力是向上的(磁铁和 导线排斥)。仅改变电流方向,两次示数大小是相等 的,说明安培力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③还可以 仅改变磁场的方向,发现两次示数大小也是相等的, 说明安培力的方向与磁场的方向有关。④仅改变电 流大小,发现电子秤示数与电流的大小成正比。
三、利用电子秤研究超重和失重
实验四
(1)器材:电子秤、重物、电梯、智能手机。
(2)实验过程:①将重物放到电子秤上,电子秤的 示数去皮归零,再将电子秤放在电梯中;②让电梯从 底层向高层运动,发现电子秤示数先为正,再为0,再 为负,最后为0;③让电梯从髙层向底层运动,发现电 子秤示数先为负再为0,再为正,最后为0。数据记录如表1所示。
(3)实验结论:由表1可得加速度向上时,视重大 于实重,重物处于超重状态;加速度向下时,视重小于 实重,重物处于失重状态。超重、失重与速度方向无 关。由于不能带着所有学生做这个实验,可以用手机 将实验过程拍摄下来,在课堂上播放。
实验五
(1)器材:电子体重计、智能手机。
(2)实验过程:①让一位学生站在体重计上,另一 位学生负责读数(可以用手机把示数拍下来),发现学 生猛下蹲的过程中,读数是先变小再变大、最后不变 (等于体重);②再让学生由蹲着猛地站起来,发现读 数是先变大再变小、最后不变(等于体重)。
(3)实验结论:由表2可得加速度向上时,视重大 于实重,学生处于超重状态;加速度向下时,视重小于 实重,学生处于失重状态。超重、失重与速度方向无 关。由于实验过程中只有一个学生看见读数的变化, 所以最好用手机拍摄读数的变化,通过投影向所有学 生展示,这样效果更好.
实验六
(1)器材:电子秤、纯净水瓶、水、乒乓球、剪刀、定 滑轮。
(2)实验过程:按图4所示装 置将定滑轮固定在纯净水瓶底 部,给瓶中装适量的水,用细绳将 乒乓球拉到水中,细绳一端固定 在瓶口,电子秤的示数去皮归零,剪断细绳发现电子秤的读数 为负。
(3)实验结论:乒乓球向上加速运动时,有同体积 的水向下加速运动,因为水的密度比乒乓球大,所以 整体有向下的加速度,处于失重状态,视重减小,电子 秤读数为负。该实验装置的缺点是只能演示失重现 象,不能演示超重现象。
实验七
(1)器材:电子秤、纯净水瓶、水、铁球、剪刀、 支架。
(2)实验过程:如图5所示,将纯净水瓶上端细的 部位用剪刀剪去,在瓶中装人适量的水,将小球用细 线挂在瓶子上方,将电子秤的示数去皮归零(此时支 架、铁球、水和纯净水瓶组成整体的重力等于对电子 秤的压力),剪断细线后发现铁球下落过程中电子秤 示数为负值,铁球落到瓶底时,电子秤示数先为正,后为0.
(3)实验结论:①铁球下落过程中,有一个向下的 加速度,同体积的水有向上的加速度,但由于铁的密 度比水的大,所以整体有向下的加速度,整体对电子 秤的压力减小(小于重力),所以电子秤示数为负,铁 球处于失重状态。②铁球落到瓶底时,有一个速度, 需要减速到0,所以铁球有向上的加速度,使整体对 电子秤的压力增大(大于重力),所以电子秤示数为 正,铁球处于超重状态。③最终静止,电子秤示数为o(压力等于重力)。
四、利用电子秤研究电磁感应现象
实验八
(1)实验器材:迷你电子秤、多匝线圈、条形磁铁、 灵敏电流计、木块。
(2)实验过程:如图6所示,将多匝线圈(假设线 圈从上面看是顺时针绕向)与 灵敏电流计(图中未画出)连接 成一个闭合回路后放到电子秤 上,将电子秤的示数去皮归零,将条形磁铁插入线圈过程中 (注意磁铁与木块不能接触),发现电子秤示数为正,电流计 图6
指针发生偏转;拔出时电子秤数为负,电流计指针反 方向偏转。
(3)实验结论:①磁铁插入时,通过闭合线圈的磁 通量增多,产生感应电流,所以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此时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方向相 反,有斥力,线圈和木块对电子秤的压力变大,所以读 数为正。②磁铁拔出时,通过闭合线圈的磁通量减 少,产生感应电流,所以电流表指针反方向偏转。此 时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方向相同, 有引力,线圈和木块对电子秤的压力减小,所以电子 秤示数为负。该实验可以解释电磁感应现象中的“来 拒去留”。
五、结束语
利用电子秤可以设计出更多的低成本创新实验,这些实验有利于提髙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所以在 平时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发挥自己 的创造力去发现更多的低成本创新实验,也可以引导 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设计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