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联网+GIS+核查标准+APP” 计量监管新模式
物联网可对集贸市场贸易结算在用电子秤实施全方位的跟踪和管理,使其终身受控;GIS可实时、直观地显示监管对象的状态,使监管重点更明确、更具目标性;APP可随机对在用电子秤状态进行查询,使在用电子秤始终置身于公众的监督下; 核查标准可对在用电子秤进行多方位的现场核查,保证在用电子秤的准确、可靠。 以上技术综合应用就可以构建一个有效的监管网络, 实现对集贸市场贸易结算在用电子秤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
二、物联网的应用
1.系统开发
开发基于物联网、GIS集贸市场在用电子秤监管系统,对集贸市场在用电子秤实施使用前备案,由市场管理者在线提供在用电子秤基本信息; 由计量监管部门对集贸市场在用电子秤进行统一赋码, 并加贴二维码或RFID标签, 建立本地区集贸市场在用电子秤物联网监管信息库。 该库包括电子秤基本信息(包括电子秤名称、型号规格、制造厂商、出厂编号等)、器具拥有者信息(包括市场名、摊主个人信息等)、摊位号信息、安装位置信息、使信息(在用/停用)、周期检定信息(包括上次检定日期、有效期等)、期间核查信息(合格/不合格)、市场管理者信息(市场相关信息)、违法投诉信息等。
2.加装传感器
电子秤上加装传感器,可以记录电子秤每天的称量次数、称量时间和称量状态,并上传至数据库内,为市场管理及监督部门执法提供依据,防止违法经营,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3.3.GIS的应用
对每个集贸市场电子秤进行GIS标定,并对其所管理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控。
三、核查标准的应用
核查标准的思想来源于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 由于集贸市场贸易结算用电子秤使用频繁、稳定性差、常温环境工作、过载损坏等原因,不能保证电子秤的可信度,为了使在用电子秤保持其检定状态的可信度,就必须对在用电子秤进行期间核查。 要进行期间核查,就必须选择核查标准,因为期间核查是通过核查标准来实施完成的。
核查标准可分为3类:
1.技术监督部门巡查标准。主要是计量执法部门现场巡查时对器具进行期间核查,核查结果由现场执法者手持终端或APP上传。
2.市场管理者核查标准。 由计量行政管理部门配发给市场管理者,市场管理者定期对市场中的计量器具进行核查。 核查时先用手机APP扫描核查标准二维码或RFID标签, 再扫描被核查计量标准器二维码或RFID标签, 最后记录核查数据再通过APP上传系统,系统通过自动比对并判断数据,如数据异常则通过短用情况信通知市场停止该计量器具的使用。 为防止作弊,此核查标准可采用盲样形式,并定期进行轮换,该核查标准应同公平秤一同进行周期检定。
3.公众核查标准
社会公众可利用手机、手提电脑等作为核查标准。系统将建立各类型手机与其标称重量的数据库,公众可登录手机APP,选择自己手机的型号进行核查,并将核查结果上传.考虑到手机总量的个体差异,公众可通过市场的公平秤对其手机进行校准,并将校准结果上传APP,作为下次核查基准,由市场管理者通过各方数据的收集与汇总,建立并使用市场内在用电子秤控制图,超差的提前进行送检。
四、APP的应用
1.器具建档
市场管理者对其辖区内在用电子秤可通过APP进行在线建档,对在用电子秤的安装环境进行拍照并上传系统,以供公众监督。
2.公众查询
公众登录APP可以查询附近市场的诚信度排名,消费者不进入市场, 就清楚每个商户的计量诚信度,还可以调阅每个计量器具的信用档案,清楚地掌握每个器具的检定、核查以及执法情况。
3.违法举报
消费者可通过APP,对集贸市场在用电子秤的违法行为进行举报,举报情况将实时反馈给市场管理和监管部门,市场管理部门也可以及时将处理结果通过系统反馈给举报人。 这样消费者可以在市场外就知道哪个摊位的秤检定了没有,市场核查了没有,核查的结果是什么。
五、日程监管
1.巡检
对有违法行为或核查有问题的在用电子秤,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并实时监督严加管理。
2.商户诚信档案
对于流动摊点,以及故意破坏计量器具并私自安装作弊系统的商户,一旦发现违法行为将记入诚信档案,并将其锁定。
3.电子公示牌
政府监管部门可以采取为市场免费配备和发放电子公示牌的方法,使市场办每日更新商户计量诚信信息供消费者阅览参考, 并开发和配备专用公平秤,彻底实现实时监督商户计量行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