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磅(地中衡)稳定性和灵敏性的调修研究
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及各行业生产中,衡器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计量设备,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一般来说,衡器可以分为电子衡器与机械衡器,在机械衡器中,地中衡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很多行业都有极强的使用价值。在地磅(地中衡)的使用过程中,其稳定性与灵敏性需要得到充分的保证,因此,地磅(地中衡)稳定性与灵敏性调修工作需要得到更为广泛的重视。本文将对地磅(地中衡)稳定性和灵敏性的调修进行简要分析。
地磅(地中衡)是一种大型量器, 是跟行业基层生产工作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衡器之一。地中衡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将其固定于基坑内,保证地中衡的称重台是与地面持平的。地中衡在使用中需要多条不同的杠杆共同施加作用力。其内部结构比地上衡更为复杂。一般来说,地中衡的称重范围在1t-50t甚至可以达到100t左右.地中衡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其稳定性与灵敏性会受到严重影响,无法保证地中衡的具体使用效果.因此,相关人员需要做好地中衡稳定性和灵敏性的调修工作.
1.地中衡的稳定性与灵敏性的概述
地磅(地中衡)的稳定性与灵敏性,主要与其计量杠杆及其相关支点的位置有关。也就是说杠杆支点与重心之间的位置如果相对较远,那么地中衡的稳定性就会越好,若计量杠杆的平衡性无法得到保证,相关作用力也会进一步增大,地中衡的灵敏性就会相对较差。地中衡的稳定性主要是指计量杠杆在平衡状态被外部作用力影响,计量杠杆在离开平衡位置以后,摆动几次就可以恢复到此前的状态。地中衡的灵敏性主要指的是地中衡自身可以反映出的最小质量变化情况,一般用灵敏度加以表示。地中衡的稳定性与灵敏性是成反比例关系的。双方具有一定的矛盾性,也互为彼此制约。因此,地中衡在使用及维护等环节,需要相关人员将稳定性与灵敏性结合在一起加以考量,以此保证地中衡的具体使用效果。地中衡稳定性与灵敏性的关系可以通过图1来表示。由图1可以看出将OK线作为分界线在上半区图像中,稳定性X每减小一点,灵敏度y就会相应提高;而在下半区图像中,灵敏度y的下降,可以保证稳定性X的提高。
2.地磅(地中衡)稳定性与灵敏度的调修
2.1地磅(地中衡)稳定性调修
地中衡的稳定性调修,对于稳定性有相关要求,主要可以体现在地中衡计量杠杆的摆动情况中。因此在对地中衡稳定性进行调修的过程中,需要相关人员对计量杠杆的空秤摆动进行分析。相关人员在调整地中衡的空秤平衡之后,应当确保其计量杠杆在第一个摆动周期的相关位置上,且要保证地中衡的计量杠杆与视准器之间的距离1mm.在地中衡的平衡状态被外力破坏之后,计量杠杆会发生几次摆动,但最终会恢复为原来的位置。若是地中衡的计量杠杆在摆动的时候需要很长的摆动周期,起摆速度相对较慢,第一摆动幅度的周期甚至可以在16S以上。就说明地中衡的稳定性相对较差。若是该现象出现与地中衡1/10称重的位置就说明计量杠杆的内部中心已经十分接近相应的支点,甚至已经比支点位置要高。此外,若该现象出现于地中衡的最大称量位置,说明支点内部的刀刃已经比计量杠杆刀线的位置还要低,即地中衡的合力中心比支点所在位置要高。如果地中衡的计量杠杆摆动周期所需时间较短,杠杆的起摆速度相对较快,说明地中衡的稳定性较好。若是该现象出现于地中衡的1/10称重位置,说明计量杠杆的重心与支点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远,若是该现象出现于地中衡的最大称重位置,说明计量杠杆的合力点远低于其支点的具体高度。在地中衡的稳定性调修中,需要相关人员把握影响其稳定性的具体因素,还要在上述环节中重视地中衡的钻孔加工与其刀线的检测等工作。
2.2地磅(地中衡)的灵敏性调修
在地中衡的灵敏性调修过程中需要相关人员保证地中衡在空秤状态下及最大称量的状态下,保证地中衡相应的满足程度。在调修工作中,需要在地中衡不同的称量段放置一定允差的砝码,还要保证地中衡本身的计量杠杆在发生静止状态下的位置移动过程中,保证位移距离至少达到5mm.关于地中衡灵敏性的影响因素除了计量杠杆与相应连接部位的阻力过大之外,还包括计量杠杆内部连接钩不够垂直,计量杠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变形情况等。其中,影响地中衡灵敏性的最关键因素就是其计量杠杆重心与相应支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基于以上主要影响因素,相关人员应当在安装使用计量杠杆的过程中确保地中衡支点位置的刀刃平行差可以在最小范围之内,因为其最小平行差值可以对地中衡的灵敏性有重要的影响。下面小编将针对地中衡灵敏性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一些主要的灵敏性调修方法。
2.2.1 1/10称重灵敏性较高。
若地磅(地中衡)的1/10称重灵敏性过高,甚至已经超出了相关的标准范围,就需要相关人员及时加以调修。相关人员可以对地中衡的平衡砣位置进行适当下调,在调整平衡砣位置的过程中还需要仔细观察标尺的摆动情况,确保地中衡的计量杠杆的重心已经下降到了适当的位置。若是在调修过程中,平衡砣已经下降到了极限位置,但是地中衡的灵敏性却仍是达不到相关使用标准,就需要相关人员检查计量杠杆支点位置刀刃与刀线之间的具体离线程度,若是离线程度相对较小,就需要相关人员对计量杠杆位置的刀刃进行适度打磨,也可以对平衡砣进行更换。如果在上述环节结束后,地中衡的灵敏性还是无法达到相关标准,就说明在计量杠杆的设计等环节中存在严重失误,这时需要相关人员在计量杠杆的相应位置注入已经熔化的铅,并适度增加计量杠杆的自重。
2.2.2最大称重位置灵敏性较高
若是地磅(地中衡)的最大称重位置灵敏性过高,就说明地中衡的计量杠杆位置的刀刃发生了严重的吃线现象,相关人员可以对刀刃进行适度的打磨,并对刀刃的具体高度进行合理调整。与此同时,在操作过程中,相关人员还需要将平衡砣适度下调,以此实现灵敏性的较好调修。
2.2.31/10称重与最大称重位置灵敏性不够。
若地磅(地中衡)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上述问题,相关人员在对灵敏性加以调修的过程中,就需要将平衡砣的位置适当向上移动,还要同时检测计量杠杆位置刀刃具体的离线程度。相关人员可以对计量杠杆位置的刀刃加以更换,选择刀刃差达到上差标准的刀具并将其安装于地中衡的相关位置。此外,在调修工作中,相关人员还需要针对刀刃与离线之间的距离加以调修,适当缩小两者之间的距离,以保证调修工作的顺利进行。值得一提的是,在地中衡灵敏性调修工作中,需要相关人员进行规范化操作。相关人员在调修灵敏性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调修方法,还要针对调修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及时解决。相关人员应当采取科学合理的操作方法来进行调修工作,还需要在调修结束后,定期对地中衡进行维护,以保证其灵敏性及使用质量。
3.结束语
地磅(地中衡)在各行业的生产及人们生活中具有比较重要的使用价值,相关人员在地磅(地中衡)的使用过程中需要重视其稳定性与灵敏性两方面,把握这两方面的具体内容。在地磅(地中衡)出现使用故障等问题时,相关人员应针对稳定性与灵敏性分别进行调修,以此保证地磅(地中衡)的使用质量符合相关标准。